病例分享
貓咪臉部惡性腫塊切除-皮瓣縫合-貓肥大細胞瘤-蔡智堅醫師&謝旻儒醫師
這次布納遇到了一個乖巧的小橘貓-麒麟
在就診前幾個月的時間在左邊耳朵前側發現了一個小腫塊,一開始沒有特別擔心這件事情,但沒想到過沒多久腫塊就越腫越大,腫塊變得又紅又腫,覺得不太對勁因此來了布納請腫瘤科蔡智堅醫師檢查這個腫塊。
當時就診時,腫塊本身大小就已經有1.2*1.4cm,腫塊經蔡智堅醫師檢查且細針採樣後,確診為貓咪皮膚型的肥大細胞瘤。
細針採樣結果,可看到圓形細胞且有大量顏色深染的小細胞質內顆粒,因此可確診為肥大細胞瘤。
目前肥大細胞瘤的治療最有效的方式為手術,因此當時就於布納院內轉診至外科謝旻儒醫師門診討論手術的可能性。
肥大細胞瘤的切除需要良好的手術邊界,但經常受限於腫塊生長位置,依照麒麟腫塊長位置後側因為距離耳朵軟骨太過於接近,因此不容易擁有良好邊界,當時與主人討論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後側邊界依照手術情況盡量越多越好,但較有可能有腫瘤切除不乾淨的風險;第二種是除了腫塊切除外並行左側耳道切除以增加安全邊界。
與主人詳細討論後,主人選擇第一種治療方案,配合病理切片看惡性程度後看是否需要進階全身性治療。但不論哪種治療方案,手術切除後皮膚因為預期張力過大的關係都無法直接關閉,因此除了腫瘤切除外還需設計良好的皮膚皮瓣計畫以減少手術後的併發症機會。
手術當天將臉部毛髮剃除後,發現腫塊明顯泛紅發炎反應,且連帶周邊皮膚組織也受到影響。
接下來皆為手術畫面,若造成不舒服請跳過。
(以下為手術畫面)
手術計畫與測量,可看見耳翼側邊界無法延伸過多。
腫塊切除後,變成一個皮膚大創口,且周邊皮膚無法直接對合,
因此最後決定運用下巴腹側周邊的皮膚做為皮瓣往上拉關閉傷口。
圖左為使用single pedicle advancement往上幫助關閉傷口,圖右為縫合後
術後兩週拆線,已看到傷口癒合良好,手術後期間傷口僅有少量血液分泌物,
皮瓣血液供應狀況良好,耳翼與顏面神經反射正常。
術後一個月,傷口完全癒合,皮瓣毛髮生長正常,腫塊目前也沒有復發跡象。
而腫塊切除後的病理報告為低惡性程度的肥大細胞瘤,後側邊緣狹窄但腫塊看起來是完整拿掉,因此目前持續追蹤中。
若狗狗貓咪身上有看到不明腫塊,建議及早就診檢查,經過細針採樣可以初步診斷腫塊,若腫塊持續變大、會導致不適或是無法細針採樣診斷時,通常都還是建議手術切除並送病理診斷確診腫塊類型。但須提醒的事情是當腫塊還很小的時候通常手術是較為容易的,腫塊變大手術邊界通常也就必須變大且若腫塊有侵犯性就容易往下沾黏組織,也就會導致手術的困難性甚至變成無法切除乾淨,反而更難處理,需特別注意。
而肥大細胞瘤的衛教文章就交棒給蔡醫師了!